六十年代初,上海街的奇香、雲來、一定好和金鳳等舊式茶樓窗戶長期開著,雀鳥愛好者喜歡把雀籠掛在窗戶上,邊飲茶邊交流雀經,於是那區便逐漸成為了雀鳥愛好者的集中地。後來,因位於後巷的康樂街的租金較上海街便宜,便引來售賣雀鳥用品的商販在茶樓附近設立商舖。七十年代起,康樂街發展成為「雀仔街」,售賣手工製雀籠、雀粟、雀杯及雀鳥的商店數目與日俱增,高峰時約有七、八十間。這條後巷便成爲了香港歷史中的第三代雀仔街*,是旅遊景點之一。
當時的雀舖都是私人營業,裝修格局、款式和陳列貨品排列不一。逛雀仔街的人不分身份、地位、貧富;而爲了滿足廣泛的需求,雀販也售賣不同價格和種類的雀鳥。
*第一代雀仔街位於中上環閣麟街,亦是華人早期聚集的地方;三十年代中期以後,雀仔街西遷至德雲茶樓附近。第二代雀仔街則遷至上環「雀仔橋」,位於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附近,直到戰前時期。